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畸形。患者足内翻且呈马蹄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长期患病还会导致下肢骨骼畸形,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这种病的治疗,早期可以施行手法整复,严重者则需要进行手术。然而,传统手术由于缺乏适合肢体残疾人的手术器械,手术操作存在诸多不便,加之治疗方法的局限性,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这,正是中国康协肢体残疾专业委员会马蹄内翻足康复学组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杨华清始终渴望攻克的难题。
“创新,就是要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杨华清说。年11月,杨华清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北京市最大的肢体矫形中心之一,他带领工作室在重度马蹄内翻足与下肢复合畸形等疑难疾病的矫形治疗方面,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普通人走路时用脚掌,而严重马蹄内翻足的患者走路用脚背,长此以往,患者足内侧的神经、血管、肌腱、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就会出现挛缩。”杨华清介绍,传统手术矫正加石膏固定的方法,虽然可以使脚的形态恢复,但已经挛缩的血管、神经等就不够长了,再经过急性牵拉,很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坏死。而且用石膏固定,患者的脚长期处于僵硬状态,很容易出现瘢痕、粘连,给患者带来二次损伤。为解决这些问题,杨华清团队应用牵拉成骨技术,无须“开大刀”,每天分次牵拉1毫米,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不仅马蹄足内翻的问题得以解决,组织坏死甚至截肢事件也再没有发生。
杨华清
过去对于婴幼儿及青少年马蹄足内翻的矫正,需要在脚上穿针。杨华清团队进一步提出了“可调节支具——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先通过可调节支具进行外固定,在体外缓慢持续地进行牵拉,使人体组织有一个再生和适应的过程。无须穿针、无须开刀,大大减轻患者痛苦,治疗成功率也明显提高。
“曾经有个大学生患者慕名而来,当时他的马蹄内翻足非常严重,由于常年用足背走路,足背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很多时候,出入还需要家人背或者轮椅推。后来经过治疗,基本恢复了正常。”杨华清告诉记者,这位患者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看到他的恢复,杨华清感到由衷的欣慰。
杨华清在演讲
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