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72929.html脑卒中是近来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它的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且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认知障碍、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言语与吞咽障碍等问题。其中,偏瘫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遗漏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70%-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偏瘫,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脑卒中偏瘫步态
脑卒中偏瘫步态主要表现为患侧足下垂、内翻,膝反张,呈现拖曳步态或划圈步态。脑卒中导致步行能力受影响,通常由3大原因导致:
1.脑卒中导致中枢神经受损,患者会失去对下肢的控制能力。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本体感觉障碍,对于下肢的精细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步行能力。除此之外,平衡能力受到影响,共济失调同样也会影响到步行能力。
2.卒中发生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下肢的肌肉力量下降,从而影响步行能力。
3.发病早期不良体位的摆放、关节制动等情况会导致患侧肢体的关节挛缩,肌张力增高等现象,从而造成肢体活动受限,膝过伸、足内翻等症状。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其步行能力。偏瘫患者练习步行,是逐步达到生活自理的重要环节。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一般较上肢为早,当站立平衡,患腿负重和重心转移练习完成后,就应开始步行训练。
以下训练主要针对髋关节,教您7个可以有效改善膝反张、足内翻症状程度,改善画圈步态现象,提升髋关节部位能力的居家训练动作。开始之前注意准备两个辅助小道具:小板凳、泡沫轴。
01
辅助下步行训练
训练目的:
提高步行能力,改善膝反张和足内翻的程度
动作要领:
患者站立位,家属位于患者后方,双手处于患者骨盆处。患者主动走路,家属在患者向前迈步时辅助骨盆进行旋转。注意患者目视前方,走路时足迈向正前方,并控制足尖稍向外旋转。每次尝试3-5分钟,上午和下午各完成一次。
02
踏板维持训练(后)
训练目的:
改善足内翻和画圈步态的程度
动作要领:
患者站立位,双腿前后交叉站立,板凳置于身体正下方的两腿之间。家属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另一只手置于膝关节后方。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慢慢将脚放置于板凳上,保持足跟抬高,足尖点地,患者保证身体直立,目视前方,维持姿势。一次维持1-3分钟,5次每组,每次需要做3组。
03
踏板维持训练(中)
训练目的:
改善足内翻和画圈步态的程度
动作要领:
患者站立位,将一个小板凳放置于健侧腿平行处,家属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另一只手置于膝关节后方。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慢慢将患者的脚放置于板凳上,保持脚平放在板凳上。患者保证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并维持此姿势。每次维持1-3分钟,5次每组,每天3组。
04
墙角站立及蹲起训练
训练目的:
改善足内翻、膝反张以及画圈步态的程度
动作要领:
患者站立位,背靠于墙角,家属坐于患者正前方,患者躯干靠于墙角,将泡沫轴置于患者背后,家属用脚控制住患者的患侧脚,用手扶住患者双膝。患者目视前方,主动完成蹲起,同时顶住背后的泡沫轴。过程中让患者保持直立,抵住背后泡沫轴不要掉落。家属注意保护患者,预防摔倒。每组10次,每天3-5组。
05
标准站立位训练
训练目的:
提高站位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
患者站立位,家属辅助,双足与肩同宽,身体直立,调整身体重心至双腿之间,双手自然放松,目视前方,躯干挺直,尽量维持。过程中患者躯干尽量保持直立,预防跌倒。本动作要维持7-10分钟,上下午各完成一次训练。
06
坐位交替踏步训练
训练目的:
提高下肢协调性、运动速度
动作要领:
患者端坐位,患者双脚交替踏步,尽量加快患侧的运动速度,使其接近健侧速度。过长中家属应在患者患侧保护患者安全。每组15次,每天5组。
07
站立位辅助下重心左右转移训练
训练目的:
提供步行能力,改善画圈步态的程度
动作要领:
患者双足与肩同宽,保持站立位,家属位于患者面前,家属用脚固定住患者双足,双手置于患者骨盆处,在家属的帮助下,患者主动向两侧交替转移重心。过程中,患者躯干应尽量保持直立,仅供过骨盆的运动,完成重心的转移,家属需要固定住患者的双侧足,防止足的移动,并保障患者的安全,每一次移动最大限度时维持5秒钟。每组10次,每天3-5组。
如果您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为了保证训练效果以及安全,可以邀请家人共同参加。切记在运动中要静静得认真体会,记住这种运动感觉,并每天坚持训练。
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如果你在卒中偏瘫等心脑血管的康复的过程中,遇到上肢挎篮手,鸡爪手,手指伸不直,僵硬,没有功能、肩痛及下肢的膝过伸、长短腿、走路划圈、踝阵挛、偏瘫等方面的问题,想需要帮忙解答,可以私信给我,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脑梗偏瘫正确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