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内喜欢温暖的环境,身体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氧气、营养、废物等的运送才会顺畅。特别是冬季吃早餐时,应该吃“熟食”,才能保护“胃气”。
中医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若你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器官挛缩、血流不顺畅,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就会小毛病不断。因此早上第一个食物,可以享用热粥。
冬天喝一碗热腾腾的粥很舒服自古就有“秋防燥,冬防寒”的说法,因为冬季寒冷,特别是北方寒风刺骨,如果不注意防寒,那么,“外寒侵入机体,经久不散,易伤人体的阳气,导致内寒产生,使人生病”。所以,进入冬季后,要把防寒作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不可硬撑。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要注意穿着暖和。因此,要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背、腹、足等则是保暖的重点。
“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塞塞子一样。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所以需要予以特别地警惕,采取必要的头部防寒保暖措施,尤其是体弱之人更要预防风寒侵袭头部,所谓“虚人最怕脑后风”。头部切忌顶风吹。
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更要注意过道风,在风大时应侧身走过,并用手护头。老年人每天外出要配戴帽子。俗话说“天天戴棉帽,胜过穿棉袄”。洗头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晚上睡觉时,应关闭好窗门,睡觉时头部应远离风口处。
“背为阳”。人的背部为一身之表,风寒易从背部入侵机体,凝滞经络。背部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血运行,血脉流畅,则身健体安。冬季里如背部保暖得好,亦能够滋养全身脏器,可以体强少病。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许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旧病复发。
尤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变应性鼻炎、风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对患有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的老人而言,背暖尤为重要。冬日暖阳时,应多晒背部;平时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对暖背大有好处。
冬天晨练时,注意不要出汗,出汗后应及时用毛巾把背部擦干。老年人最好坐有靠背的椅子。如果在椅子上坐得太久,可把膝盖放得比臂部高一些,以减少脊柱所受的压力。若背部受凉或罹患感冒后,适度搔刮背部,则是一个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措施。腰腹暖腰腹部居于身体的中段,一旦阴寒入内,非常容易影响到全身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上可达脾、胃、心、肺,影响呼吸、循环、消化、吸收功能,下可至肝、肾、肠道、膀胱,妨碍代谢、排泄功能。因此中医相当重视腰腹部的保护。
腰腹部的避寒保暖,能保护阳气、抵御外邪、预防疾病,减少旧病的复发和恶化,对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变应性鼻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痛经、月经不调以及老年体虚之人,腰腹部的保暖尤为重要。腰腹部保暖应从天热时就开始,不穿露脐装,少吃冷饮。中老年人天寒之时,在腰腹部贴身处佩戴肚兜,时常按摩腹部,有助于气血运行。同时加强腰背肌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腰背肌的肌力和肌张力。晚上睡觉时用热水袋暖胃也有助于腹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