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整形外科成功为一例烧伤所致Ⅲ度小口畸形患儿实施修复手术。
小口畸形是指口裂较正常人要小,其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小口症为胎儿时期发育障碍,严重者可为无口症;后天性小口症,最常见者为口周烧伤后瘢痕挛缩所造成,亦可因外伤、烧伤、唇裂修复失败等造成,严重者口裂呈“鱼口状”,严重影响饮食及语言功能。
患儿小俊(化名),男,2岁,半年前因误食管道疏通剂导致口唇、舌体、咽喉等部位严重化学烧伤,经18天重症抢救,患儿脱离生命危险,但后期因患儿及家长无法有效配合抗瘢痕治疗,导致口周组织瘢痕挛缩、粘连,形成重度小口畸形。
患儿不能正常发音、语言表达,“平时只能给他把食物剪成条状的喂”,家长愁眉苦脸地说。医院,最后就诊于我院整形外科,找到了张文显主任,在张主任的带领下,全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术前讨论,商讨并确定手术方案,给了患儿家长希望。
(术前)
入院后专科查体示:患儿口裂呈“鱼口状”,长度为1.5cm,仅为正常人口裂长度的1/3。考虑全麻插管困难的问题,各科室术前通力合作,反复查看病人,最终确定了完善的麻醉方案。在手术室的配合下,张文显主任为患儿进行了小口畸形修复手术,术中通过多个组合皮瓣,修复口角开大后的组织缺损,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经1周的恢复,各转移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看着患儿终于可以张大口吃饭、说话,家长露出满意的笑容。
(术后)
小口畸形的修复,主要根据畸形发生的原因、程度、大小及口周瘢痕情况,选用整形外科特有的皮瓣方法进行修复。先天性小口畸形,一般来说较轻,且往往双侧对称,修复起来相对简单。而后天性小口畸形,因损伤原因不同,所以导致的畸形程度也不尽相同,修复起来相对困难。对于程度较轻的或单侧小口畸形,常采用周围的唇红组织瓣修复。而对于这种重度双侧小口畸形,唇红组织丧失较多,往往需要一些带蒂、游离皮瓣如口腔颊粘膜瓣等进行修复,需术前精细设计转移方式。
整形外科主任张文显提示大家:小口畸形的修复,不可能单纯依靠手术,就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术后必须配合正规的抗瘢痕治疗及张口功能锻炼,以防术后再次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