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俗称中风或脑中风,是指突然发病的,由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为共同特点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将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脑卒中的危害与负担
脑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年,全国有.7万人死于脑卒中,占城镇和农村居民死因构成的20.56%和23.17%,分列城镇、农村居民死因的第三、第一顺位。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符合下列任意一项即可列入脑卒中高危人群:
高血压病史(≥/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房颤或明显的脉搏不齐;
吸烟;
血脂异常或未知;
糖尿病;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明显超重或肥胖;
有卒中家族史。
其中,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也是我国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急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一)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国推出了适合国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是一种适用于国人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二)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上海市卫健委从年起筹备建立了上海市脑卒中预防和救治服务体系,该体系由11家市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25家区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市医疗急救中心共同组成,涵盖治疗、转诊和危重抢救等各环节的,且于年起正式运行,该体系近期发布了最新《版上海市脑卒中急救地图》,以前期36家医疗机构为主体,根据全市医疗机构上报数据情况,核查新增后共计纳入50家医疗机构,将脑卒中救治圈从市中心铺展到周边郊区。
(三)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长时间卧床也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问题,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及时康复治疗。脑卒中康复治疗是综合各种治疗手段,尽可能的纠正或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一定要尽早进行并贯穿疾病恢复的全过程。包括发病早期在病房的康复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及出院后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不仅需要康复医师团队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
以上部分信息来自上海疾控和上海发布作者:豆宝原标题:《预防为主,远离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