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叔今年54岁,10年前发现自己右手掌出现条索状硬结,当时并不在意,生活也无多少影响,逐渐的,右手掌的条索状硬块慢慢变大,到最后右小指只能屈曲、不能伸直,医院就诊未给予明确的诊断,后医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在手外科专家门诊坐诊的张文正医师,张文正医师经询问病史,查体后给予了明确的诊断:掌筋膜挛缩症。如下图:
什么是掌筋膜挛缩症呢?
掌腱膜挛缩症又称杜布伊特伦挛缩(Dupuytren′scontraction),是一种原因尚未研究清楚,发病缓慢,主要侵犯掌腱膜,病理改变为纵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继而发生屈曲挛缩的病症。
掌腱膜挛缩症在欧、美洲发病率高,但在我国也不少见。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病人占大多数(90%左右),男比女多8~10倍,受侵犯的指,以环指最多,小指占第二位,中、示、拇指的发病率依次减少。约有40%的病例为双侧发病。随着病情发展,受累指体呈屈曲畸形不能主、被动伸直,活动及外形均受影响。
引起掌腱膜挛缩征的主要病因
(一)先天性(二)损伤(三)炎症(四)体质(五)遗传与种族(六)神经性
掌筋膜挛缩症临床表现
掌腱膜挛缩症发病一般都较缓慢,可数年或十多年之久,但也可以在几个月内进展较快;有时病变停止后又再进展,多数病人无任何不适,发现手指屈曲挛缩,伸不直方才就诊。
早期在环指或小指的轴线相连处的皮下脂肪垫区内有小结节出现,这些结节逐渐形成纵行索条样肿块而挛缩,或者使邻近的皮肤变厚,在远侧掌横纹处出现皮肤皱起的横褶。皮肤的深层与其下的腱膜组织连成一片,边界不清楚的硬团块,无明显压痛,继发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挛缩。
那么如何治疗呢?
如病变较轻,病程发展较慢,或仅有少数无痛的小结节出现,手部功能未引起障碍者,可密切观察,暂不作特殊处理,根据病变程度可选用下述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对有急性炎症表现的结节,可用皮试针头注入强的松龙,0.25ml(5mg)加少许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注入结节内,7~10天1次,4次为一疗程。
(二)物理治疗
包括放射、超短波音频,磁疗等可以暂时使局部挛缩的组织软化,症状得到短期缓解,但日后往往复发,效果较差。
(三)手术治疗
1.挛缩腱膜切断术对病程较长的老年病人,有全身性严重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疾病和难以耐受较大的手术者,可行较简单的掌腱膜切断术。
2.挛缩掌腱膜切除术只适用於病情严重、单纯切断无效,而又不能忍受较大手术者。在手掌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处,在其近侧作一个与其平行的横切口,翻开皮瓣后,除切断伤口内挛缩的纵行索条组织外,并有限制地切除伤口内的挛缩组织,不作广泛切除。
3.掌腱膜彻底切除术病人身体情况能耐受稍大的手术者,都应考虑将掌腱膜彻底切除。手术切口在手掌部基本上沿掌横纹与大小鱼际纹的切口,翻开皮瓣后,将重要的神经、血管、肌腱等重要组织分离清楚后,切除挛缩的掌、指腱膜组织。如皮肤已被侵犯并与其下的组织已粘连在一起者,应同时将受累皮肤及皮下脂肪垫等一并切除。遗留的创面应用全厚皮片或厚的断层皮片移植。
4.截指术对较严重的在小指或环指处的屈曲挛缩,且病程较长,受累的手指皮肤及关节已有明显改变,估计难以矫正,病人体质又不容许多次手术,挛缩手指严重影响功能,可以考虑将严重残废而功能不多的手指作截指术。不过,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病患均能得到满意疗效。
术前
术后
(掌腱膜挛缩症术后)
医院张文正简介
张文正,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手三病区主任,温岭市第七届拔尖人才,温岭市第十四届*协委员,浙江省首批非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特色学科—显微外科学学科带头人,温岭市医学重点学科手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台州市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四肢功能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浙江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专项一项,台州市科技局、温岭市科技局科研专项各三项,参与地厅级科研专项多项;主持的课题获得浙江省、台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各一项,温岭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获得台州市第一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一项;参与课题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三等奖一项。在中华系列等杂志发表论著20多篇。
26年来一直工作临床一线,擅长四肢创伤骨折修复,周围神经卡压致手麻、肌萎、颈肩痛等疾病诊治,以及断指(肢)再植,拇手指再造,四肢骨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重建等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手外科专家门诊(门诊三楼)
医院
潜心医道两百年
只为治骨伤筋伤
医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正骨疗法(章氏骨伤疗法)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