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疼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而冻结肩在引起肩关节慢性疼痛的疾病谱中占有重要地位。年Codman首先使用“冻结肩”的诊断名词,以便和肩部疾病区分开来。冻结肩又称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本病好发于50岁前后,故又称“五十肩”,祖国医学称为“凝肩”或“漏肩风”。
目前冻结肩的病因尚不清楚,病理变化为一种多滑囊、多部位的病变,病变范围累及肩峰下或三角肌下滑囊、肩胛下肌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以及盂肱关节滑膜腔,同时可累及冈上肌、肩胛下肌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喙肩、喙肱韧带。早期滑膜水肿、充血,后期滑膜腔粘连闭锁,纤维素样物质沉积。
通常冻结肩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冻结肩两种类型。原发性冻结肩目前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人认为与全身性代谢障碍有关,通常可自愈;继发性冻结肩包括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类型,创伤性冻结肩主要是继发于肩部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等,针对治疗疗效明确;非创伤性冻结肩可为糖尿病、中风后遗症,颈性肩痛和内脏神经痛等,这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引起的冻结肩的诊疗都比较复杂,治疗效果一般较差。
冻结肩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在1~3年不等,其过程又可以被分成相互重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疼痛期,以肩关节进行性疼痛加重为主要特点,夜间疼痛明显,伴有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第二阶段为僵硬期或冻结期,这一期疼痛有所减轻,但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第三阶段为恢复期或溶解期,表现为疼痛症状及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改善。冻结肩常累及盂肱关节,肩关节外旋活动明显受限,一般关节疼痛为自限性,而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变为非自限性,所以早期针对治疗效果最佳。而临床上这种典型的分期表现并不多见,并不是所有冻结肩都会出现良性转归。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采用戴氏独特手法并结合现代医疗技术,运用肩关节阶梯治疗方法针对冻结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一、功能锻炼
首先,在有了肩部不舒服或者急性疼痛症状后,早期我们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并即时开始肩关节锻炼,当然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
1、上举
由于肩关节上举总伴有肱骨的外旋因此就可以解释对于冰冻肩的患者由于肩关节外旋明显受限,结果造成上肢上举的明显受限。(要求上举要超过头部,停1秒钟放下,再次上举,反复操作50次)
2、内收动作
以左肩为患肩为例,左肘关节屈曲90度并内收于胸前,右手掌握于左肘关节处,通过右手的牵拉带动左肩关节进一步内收,反复操作50次
3、外展动作
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操作要求外展到最高位置,停1秒钟放下,再次外展,反复操作50次。
4、后伸动作
后伸时,要求后伸到最大角度,反复操作50次。
5、划圈动作
上下左右方向划圈或者前后方向都可以,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可以一手叉腰,另一手臂划圈,也可以同时划圈,动作一定要缓慢。要求圈划越大越好,反复操作50次。
6、爬墙动作
①正身双手爬墙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用双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双侧上肢尽量高举,达到最大限度时,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返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②侧身单手爬墙患者侧向墙壁站立,用患侧的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以上动作适用于冻结肩各个阶段康复治疗。但对于冈上肌钙化,肩关节结核、肿瘤,尤其是存在“肩峰撞击症”的相关疾病,锻炼前一定要明确诊断,如果进行盲目锻炼只会加重症状。对于冈上肌钙化及“Ⅲ型”肩峰等疾病急性期疼痛,关节镜手术可以迅速解除症状,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二、冻结肩的手法治疗(行云流水、渗透有力)
1)戴氏针对冻结肩患者常先使用滚法、揉法松解肩关节周围肌群,缓解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挛缩等病理变化;拨弹法主要作用于痛点并使局部“筋节”(肩袖止点及三角肌止点处)及“条索状”肌群(肱二头肌建长头腱、冈上肌及小圆形肌等)在拨弹法的作用下松解。再用点按法(用手指或屈曲指间关节在穴位或患处点按,静压10~20s,可配合震颤手法),针对“天宗穴”、“肩髃穴”“肩井穴”行点按手法。(拨弹法为复合式手法,有弹法及推法组成,主要作用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肩峰下组织,需反复练习体会)
2)盘龙法(戴氏特色治疗手法):又叫“狮子抱球法”。患者坐位,医者坐于患者患肩同侧,双手五指交叉抱拳,以掌根置于患肩前后两侧,通过双手手腕的转动于患肩处行双掌根环形运动,反复操作50次。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特别指出:前侧掌根位于盂肱关节前方,手法需带动三角肌及肩袖止点处肌群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后侧掌根位于三角肌后侧缘,手法需带动三角肌及大小圆肌。戴氏指出: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这些肌腱的运动不仅影响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而且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盘龙法可以很好的松解肩袖黏连,以及盂肱关节内软组织黏连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组织病损。
3)摇肩疗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右手虎口托于其右腕上,医者屈肘内收带动患者屈肘,下压患者肩关节同时摇动肘部,使肘部围绕圆周划动,该圆周以肩峰端为圆心,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分别50次。
4)肩关节牵抖法(戴氏特色治疗手法):患者坐位,医者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在患者肩部肌肉放松下牵拉并有节奏抖动腕关节从而带动肩关节的抖动。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特别指出:牵抖时,肘关节要在牵拉下伸直,力量由下向上传导,牵抖时先小幅度快频率,再慢慢变成大幅度慢频率,幅度为患者耐受。手法主要是松解肩关节周围的黏连。最后,运用叩击法(半握拳,叩击肩部周围)为放松手法结束。
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特别指出:整个手法持续时间需30分钟左右,十次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肩关节的治疗需仔细辩证,针对冈上肌钙化,肩关节结核、肿瘤,肩关节脱位、骨折及中风后遗症,颈性肩痛和内脏神经牵扯痛及糖尿病引起的肩痛,“Ⅲ型”肩峰等需辨明病因,通过“X线”(尤其是冈上肌出口位片)、MRI等进行辩证处理。
三、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
手法治疗3个月,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改善不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喙突外下方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
操作方法:注射针自喙突外下方、肱骨头前方刺入,(喙突在三角肌前缘深面,用指端顺三角肌、胸大肌间的肌间沟,向后下方按压,即可摸得)进入关节囊时可有明显破空感,回抽无血液推入空气或液体无阻力,推入2.5ml玻璃酸钠注射液,出针无菌敷料外敷针扣。一星期一针,五针为一个疗程。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特别指出:注射时,针头可以向外成角10—20度,针体正对喙突外下方,可以更好的进入盂肱关节。如果患者精神紧张,可用利多卡因在进针处做扇形浸润注射,注意回抽无血才可注射。
四、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关节镜下松解术
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如果患者治疗超过半年肩关节症状无明显改善,可以考虑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因为冻结肩关节疼痛为自限性,而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变为非自限性。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操作时一手以掌根抵压住患侧肩峰处作为“支点”,另一手握患侧肱骨远端,并使肩关节上举,顺势推至平床面松解粘连。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指出:麻醉下手法松解术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手段,并发症包括骨折、血肿形成等,操作时以肩峰处为“支点”,而另一只手到支点之间为“力臂”,操作时要减小“力臂”,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骨折的发生。注意更要避免应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减小并发症的风险(手法操作,直举过顶时可闻及“入臼声”,声响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明显。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特别指出:此时声响多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黏连、挛缩使肱骨头不在正确的解剖位上,属于中医理论“筋出槽”、“骨错缝”范畴,手法操作迫使肱骨头回归正确的位置发出的“入臼声”。此“入臼声”于创伤性冻结肩手法操作时常闻及)。
关节镜下松解术:手法松解后,患者取侧卧位,在关节镜下行进一步松解,并用离子刀对手法操作后松解的滑膜组织进行修复,而对于60岁以上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患者,可直接切断肱二头肌长头腱。戴氏伤科第七代传人戴俭华主任指出:关节镜下松解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