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内翻足的功能锻炼
小儿马蹄内翻足是小儿足部最常见的畸形,先天性发病率约1-4.4‰,后天可因脑瘫、脊柱裂、多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引起,致残率很高。很多病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是没有针对性地坚持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导致畸形复发、功能障碍。
一、目的
1.巩固和维持手法矫正及夹板固定的效果
2.有利于进一步的手法矫正治疗
3.有利于主动功能的恢复,矫正原有因足部畸形导致的不良活动习惯
二、方法
功能锻炼在马蹄内翻足的矫治康复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畸形程度及治疗进展,制定相应合理的锻炼计划,以恢复患足功能。
分为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
主动功能锻炼:
在没有外力及辅助器械情况下,通过患足肌腱自身的主动活动进行背伸、行走、跑等功能锻炼。主动功能锻炼一般是在被动活动功能逐渐恢复的基础上进行。
作用:主要是锻炼患足趾伸肌腱的主动作用,恢复踝关节的主动外翻、外展及背伸活动功能。
被动功能锻炼:
在外力及辅助锻炼器械的帮助下,被动地进行患足外翻外展及背伸等活动功能锻炼。
被动功能锻炼所采用的主要器械:斜坡板、U形槽、儿童训练楼梯、V字板、助行器等。
作用:逐步恢复患足被动外展、外翻及背伸活动功能,且患足能在正常位置承力负重、巩固疗效,利于主动功能的恢复。
三、锻炼项目
1、儿童训练楼梯:
作用:主要训练踝关节活动度及步态,增强下肢力量及稳定性。
?双足内翻时,可以双足交替上台阶避免双足分开太大。
?单侧内翻足患儿,可用患足先上台阶,下台阶时健侧先下。
2、斜坡板:
作用:拉伸跟腱以及小腿后侧肌肉,被动恢复踝关节背伸功能,有利于站立或行走时足跟部受力负重。
?站立时可患侧单独站立,也可双侧同时站立,站立时注意要尽量保持足跟靠墙、到底,
?站斜坡板时,双膝后应加用棉垫,避免膝反张畸形(膝屈曲畸形的除外)。
?患足应正位站斜坡,不可在外八字形位置,以避免患足的内翻位置。
?对于仍有内翻力量的站立时可以垫上外翻板。
3、V字板(外翻V字板):
作用:矫正前足内收畸形。
?站立时双侧放正放平位置同时站立,仍有足内翻用力的站立时可以用外翻V字板训练。
?可以同时做下蹲训练,以巩固踝关节的活动度
4、外翻训练板
作用:训练足跟外翻,主要针对站立时足底外侧受力、足底内侧不受力,特别是足跟内翻的患儿。
?单侧内翻足站立时单独患侧站立,身体保持直立,避免倾斜双侧内翻足可同时双侧站立。
5、U型槽
作用:松解足部内侧肌腱,矫正内翻畸形
?当患足的踝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后开始站立U型槽,站立时患足掌面紧贴U槽面,手扶U槽上面的栏杆,足跟用力保持身体中正垂直,借助U槽面给予内翻足部相反的力量,促进踝关节外翻功能的恢复。
?患足踝关节有一定活动度后方可开始,防止踝关节僵硬,力量作用于膝关节而使膝关节变形。
?保持身体中正垂直,力量作用于足跟及踝关节处。
6、下蹲训练
作用:锻炼踝关节的背伸功能、屈膝、屈髋活动度及三个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
?下蹲训练时,应该双足放正放平的位置,保证足跟内侧受力着地,前足外展八字位置,双足跟尽量并拢,双膝并拢位置,臀部在正中或可向患侧偏移,但一定不能偏移向健侧。
?下蹲和起立时应该慢下慢起
7、弓步压腿
作用:锻炼踝关节活动度
?弓步压腿时,应保持后跟承力负重、不离开地面,患足在略外展位,膝关节也应略向外。
?弓步压腿时,根据个体情况,锻炼足在中立位最好是踩高一至二个台阶,另一下肢在膝伸直位,足呈横位
8、行走训练
作用:训练走路姿势及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行走训练前先正常站立,应尽量保持身体直立位置,保证足放正放平,足底内侧受力负重。
?行走时注重正常步态分解各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
抬腿→→伸腿→→足背伸
↑↓
前足着地←←后跟着地
?牵扶行走时,康复训练人员就在患者前牵扶双手且尽量牵扶高度在患儿肩以下位置。
?避免髂骨代偿性上移带动下肢前移行走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