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泰茶庄
用天同修
《*帝内经》
年1月22日,腊月初十,庚子年,己丑月庚午日,週五,第04週,*帝纪元四千七百一十七年,四九第6天,大家中午好!
今日分享内容
痿论篇第四十四
*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bì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qiè,胫jìng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我们今天开始修习,痿是指肢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时间长了导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那么痿证的病因、病机和证候、如何鉴别?治疗原则又是怎样的呢?岐伯和*帝通过这一篇以五藏与五体相合的理论为根据向我们详细阐述,所以这一篇的篇名叫做。
*帝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五藏能够使人发生痿病?大家在这里要回顾一下我们之前修习过的五藏各有所合都是什么?大家看这个合字,再想一想阴阳和合的和合两个字分别是什么什么意思,是不是就明白了许多?
五藏所合也就是所主不同,所以生发的痿病也不相同,我们来看看岐伯是怎么回答*帝的,岐伯说:肺主全身皮毛,肝主全身筋膜,脾主全身肌肉,肾主全身骨髓。
在这里跟各位同修重点分享一下岐*之术中的筋膜是指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皮下肉上,也就是皮肉之间的那一层叫做筋膜。这个膜就像是肌肉的一层幕,所以在华夏古医书中,幕字也读成膜。除了皮肉之间的膜以外,其实身体内所有肉理藏腑之间,都有成片联系的薄筋,都叫做膜,筋膜在皮肉、肉理、藏腑之间的功能是屏障血气。筋膜所在之处,脉络必分,血气必聚,所以不少医书中把筋膜又称作膜原,还叫做脂膜。
肺藏象有邪热,邪热乘了肺金,灼伤津液,在体内导致肺叶枯焦,在体表则会导致皮毛虚弱并且急薄,急薄就是皮肤干枯不润,紧皱的状态。如果肺藏象的热邪留着不去,便会传及于筋脉骨肉,引发痿躄。大家看看这个躄字,辟足就是足软弱不能行走的意思,而痿躄就是指四肢都痿废行动不便,大家这里要仔细思考一下:筋脉骨肉是指哪四藏象?就明白为什么会肺有邪热久着不去传及筋脉骨肉,会导致四肢痿废了,病生痿躄。
心藏象有邪热,气血就会上逆,气血上逆就会引起下面的血脉空虚,血脉空虚就会生发脉痿。大家想想,心气热导致心火独上炎,所以三阴在下的血脉脉,也都厥逆而上,上逆则下虚。脉痿患者就会四肢关节之处,活动失灵,就好像枢纽折断而不能提挈,也就是不能提举,现象就是足胫纵缓而不能着地行路。
肝藏象有邪热,胆与肝相表里,肝气热就会导致胆汁溢泄,口苦。筋膜受热使得血液干燥,筋膜失养而干枯,就会筋膜拘急挛缩,病生筋痿。
脾藏象有邪热,因为脾与胃以膜相连并且开窍于口,所以脾气热就会灼耗胃府的津液而导致口干渴。脾主肌肉,邪热蓄于脾藏象内,精气耗伤,肌肉失养而麻木不仁,病生肉痿。
肾藏象有邪热,腰为肾之府,肾脉贯脊,肾主骨髓,肾气热灼精枯,导致骨髓减少,骨质干枯,腰脊不能举动,病生骨痿。
今天就跟大家先分享到这里,我这就要去机场,此次寻茶之旅到今天圆满结束,收获满满。
END
以上内容来自吴德泰第十二代传人吴成昊先生的每日*帝内经分享
扫码加入群聊
同修*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