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步态周期中,足趾不仅作为下肢与地面之间最后的接触点,也是足抬起开始摆动相前最后离开的部分。发生在跖骨头与趾骨间连接处的步态异常偏差(如爪形趾或足趾伸展不足),常阻碍身体重量顺利地转移至足趾轴。然而,有时足趾偏差却有利于正常步态模式的形成,如胫骨前肌无力导致足趾过度伸展时帮助完成足廓清。
足趾过度伸展
定义:足趾伸展超过正常的特定阶段。
阶段:整个步态周期。
功能意义:在承重反应期,如果胫骨前肌无力,足趾过度伸展可能反映了趾长伸肌的使用增加。在摆动相前进阶段,足趾过度伸展可能会帮助实现足廓清。
根本原因:
?胫骨前肌无力。
?趾伸肌张力过高。
通常情况下,跖趾关节在除了初始着地阶段(25°伸展)、支撑相末期(25°伸展)和摆动前期(55°伸展)外,其他所有阶段都接近于中立位。从摆动相早期到承重反应期,足趾过度伸展远超过中立位可作为胫骨前肌可能无力的一个“红色旗帜”(警告)。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的活动代偿性地增加,可助于摆动相足廓清以及在承重反应期控制前足下落。
当足趾过度伸展与鞋内侧产生摩擦时,足茧或皮肤擦伤会进一步发展。可能需要额外深度的足趾套安全地包裹足趾。
足趾伸展受限
定义:跖趾关节少于正常伸展角度的特定阶段。
阶段:支撑相末期、摆动前期。
功能意义:影响前足及足趾轴、减少对侧步长。
根本原因:
?挛缩。
?踇趾僵硬。
?前足疼痛。
?任何在支撑相末期或摆动前期限制足跟离地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跖趾关节的挛缩和炎症性改变(如路趾僵硬)妨碍了患者前进越过前足的能力。如果仅涉及踇趾,足将呈现内翻状态。将一个轴(足趾圆锥)应用于鞋底前部可以减轻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足趾屈曲痉挛(踇长屈肌、趾长屈肌)因踝关节背屈和(或)跖趾关节伸展而加重,这在马蹄足患者中很容易被忽视。在支撑相末期和摆动前期,过度活动可妨碍正常的足趾伸展。前足疼痛(如跖痛症)可能会为避免压力集中于疼痛区域而减少足跟离地。同时,如果在支撑相末期因跖屈无力足跟无法抬离地面,则不需要足趾伸展。
爪形趾
定义:趾间关节屈曲。
阶段:支撑相末期、摆动前期。
功能意义:影响身体重量顺利地转移至前足及足趾轴,减少对侧步长。
根本原因:
?趾屈肌张力过高。
?趾长屈肌和足内在肌的力量失衡。
?代偿无力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爪形趾是由伴有或不伴有肌肉无力引起的肌肉不平衡引起。在支撑相和摆动相,时序异常或者高振幅的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活动能够导致爪形足。在支撑相末期,这个姿势会妨碍足跟上抬的能力或者引起前足区域疼痛。
周围运动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常因趾长屈肌和足内在肌群之间的力量失衡而引起爪形趾。当感觉神经病变出现在足部时,爪形趾可能造成足趾背面出现溃疡的风险,除非鞋子能够充分容纳足趾高度的增加。
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相对于踝关节位置的走行使其作为踝关节的跖屈肌。当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无力时,趾长屈肌可能会出现肌肉活动增加来增强跖屈肌力量。他们作为趾屈肌的主要作用是导致爪形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