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挛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突破我院关节外科成功开展术后20年复杂
TUhjnbcbe - 2021/4/20 0:06:00

近日,我院为一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0年的患者成功实施了髋关节翻修手术,术后经过恢复,60岁的陈先生重新行走自如。

医院才能完成的手术,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了。

患者状况多翻修遇难题

20年前,40岁的陈先生因嗜酒而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髋关节炎,接受了陶瓷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段时间,陈先生渐渐感觉下肢缩短,出现疼痛及行走困难。X线检查结果显示:置入的人工髋臼出现磨损沉降和松动,下肢短缩3厘米。

针对陈先生的情况,我院关节治疗中心主任张光明教授表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可以有效改善和缓解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较为常见,但此次该手术难度系数大且复杂,手术进程、术中出血、内固定残留和骨缺损的处理、植入器械的取出、再次置换关节的位置和关节规格大小、伤口感染及术中的生命体征、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等等,都至关重要。

如何取出髋臼假体?

患者20年前使用的是原始的螺旋形髋臼假体,深陷骨盆并翻转,要想顺利取出,绝非易事。万一因取出假体时方法或用力不当,而造成骨盆负重区骨折、碎裂、骨量丢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何重建髋臼解剖?

20年的摩损、松动造成了大量骨缺损和髋臼变形,髋关节周围解剖改变及肌肉挛缩,如何重建髋臼正常解剖非常关键。此外,患者体重达斤合并酒精肝肝硬化,这些情况无疑让手术团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效果理想恢复自由行走

张光明教授带领关节外科医生、护理、麻醉团队开展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器械。

术前准备均完善后,由张光明主任医师主刀,李杰文主任医师、罗程副主任医师配合,为陈先生实施了陶瓷髋关节翻修术。

术中手术医生、麻醉师及器械、巡回护士配合默契,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历经3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中取出的假体

术后病人双下肢等长,复查照片位置良好,术后第一天开始功能锻炼,下地行走,治疗效果理想,目前行走自如。

定期复查保护人工髋关节

随着人工髋关节手术水平的提高和髋关节假体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初次髋关节置换术(THA)都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是很成熟、效果很肯定的手术,但随着THA手术量越来越大及接受全髋置换的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假体松动也越来越多,因此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全髋关节翻修术通常更困难,而且手术效果往往不及第一次手术好。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关节外科关节置换翻修技术获得突破。

温馨提醒

初始人工髋关节在40岁左右病人,平均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

1.髋关节置换术后,平时运动要适量,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2.术后早期“三不”:不坐矮凳子、不侧卧、不翘二郎腿

3.做好定期复查,如果出现关节周围疼痛或不适,要及时就医。

家门口就能做这么复杂的手术?

小编,小编,张光明教授是何许人也?

张光明

简介: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局管优秀科技人才。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3年,有着丰富的骨科临床经验,曾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骨科中心接受培训学习。

任职情况:医院骨关节治疗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编委、《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大骨科主任兼关节外科主任。

专业特色:老年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的微创精准治疗,高精度人工全髋、全膝、全肩及肘关节置换术,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高难度髋膝人工关节置换及高难度髋膝人工关节翻修、股骨头坏死保关节治疗手术方面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实现普通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天下地行走,早期恢复生活、工作能力。

四肢关节畸形截骨矫形术,大段骨与关节缺损的修复重建;对多种骨科疾病有独到的诊治水平,尤其擅长骨关节病、骨肿瘤保肢治疗、人工关节、小儿骨病、运动创伤修复重建等领域疾患的治疗。在脑瘫、儿麻后遗症诊疗,手部先天性畸形,膝内、外翻,马蹄足等四肢关节畸形矫形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关节外科三专门诊安排

订阅号

医院医疗集团

医院新闻动态、疾病科普、义诊讲座。

服务号

医院

一键

1
查看完整版本: 突破我院关节外科成功开展术后20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