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65岁,平时身体倍儿棒,只是偶尔膝关节疼痛,时好时坏,也没有放在心上。
某天,老王忽然感到膝关节疼痛加剧,坐久了站起来时不敢立即走,要稍停一会儿才行,而且走上一刻钟、二十分钟疼痛会加重。
让老王感到尴尬的是,现在坐公交车出门,汽车到站了,想站起来下车却迈不开步,只得在乘客异样的眼神中一步一步地慢慢“拐”下车。
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得了骨性膝关节炎,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老王一听迷糊了,膝关节炎咋还得手术换关节?
膝关节的求救,你懂吗骨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
这种情况主要是膝关节关节面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变及结构紊乱,同时软骨下骨质增生、软骨剥脱,从而使关节逐渐破坏、畸形,最终致使患者产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退行性疾病。
骨性膝关节炎通常40岁左右起病,由于发病缓慢,通常会等人到了老年才表现出来。
骨性膝关节炎与肥胖、劳损、运动、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日常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严重时患者久坐站起时不能立即行走,少顷活动好转,远距离行走又疼痛加重。
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畸形。
医院进行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检查,会显示有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唇样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甚至关节半脱位。
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3.5亿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仅中国就有大概过亿的患者,其中50岁以上的老人有60%患有此病,65岁以上的老人有75%患有此病,70岁以上的老人有80%患有此病。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骨性膝关节炎在我国发病率仍在逐年升高。
阶梯性治疗更有效没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骨性膝关节炎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所以骨性膝关节炎往往一经发现就需要医生介入治疗。
不过跟病例中的老王不同,医生介入不意味着一定要进行手术。
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最好采取阶梯性治疗方案,就是说随着疾病的发展由简到繁地制定联合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因病程施治。
首先,在疾病的早期,对患膝进行热敷,减少活动即可见效。
随着病情发展,除了叮嘱患者注意保暖,还要加入必要的口服药,如内服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活血化瘀药,外敷中(西)医类膏药才能控制病情。
当出现膝关节僵硬、屈伸活动不利等主症时,需要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
玻璃酸钠为关节腔滑液的主要成分,在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就像轴承里的润滑油,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
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可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强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对部分以关节周围疼痛、肿胀为主的患者,可以采取痛点靶向疗法。
痛点在中医又称“阿是穴”,以病痛部位或压痛点做治疗的方法统称为痛点靶向疗法或穴位靶向疗法。
阿是穴的主治病症多为痛证,从古至今,阿是穴应用广泛,其镇痛消炎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对痛点疏通瘀滞、调理气血,使经络气血通畅,实现通则不痛。
如果经诊断,患者出现膝关节周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变厚、关节变形等症状,就要联合应用“小针刀治疗”。
针刀顾名思义就是“针+刀”,外形似针,在针尖处变微型刀。
治疗中,采用提插的手法起到针灸的作用,切割的手法起到微型刀的作用。
通过松解粘连、瘢痕、挛缩的组织,改善膝关节的微循环,促进身体对病患处炎性物质的吸收,调整生物力学平衡。
如果采用上述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考虑关节镜或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了。
适当锻炼,延长膝关节寿命新买的汽车每过半年或行驶5千公里,都要到4S店进行保养,这并不是因为汽车出了问题,而是为了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人体就像行驶的汽车,其组织器官也需要定期保养。
那么怎样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呢?
第一,要控制体重。对于体重偏重的人来说,就像轮胎相对于超载汽车,体重超重肯定会影响“膝关节”的使用寿命。
第二,避免关节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避免久蹲。
第三,注意患膝保暖。保暖才能保证局部正常的血液循环,把炎性物质和代谢废物及时运走。
第四,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下面咱们就来重点说说什么是“适当的功能锻炼”。
有人说:我每天爬山,每天走几万步,这样的运动量够了吧?的确,这两年“健步走”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朋友圈晒晒一天中的步数、拼排行榜的名次也成为一种潮流。
其实,即便如走路一般和缓、安全的运动方式,如果超出了膝关节的负荷,也会造成膝关节的“慢性损伤”。
那么也有人说,既然活动多了有损伤,那我就养着膝盖,尽量不活动了呗?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老年的膝关节就像一辆半新的自行车,骑多了会严重磨损,但放在院里不骑就会锈住,所以医生们总在强调“适当”的运动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累计进行相当于步左右的活动是恰当的。
所以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散步30分钟到1小时,走大约到步是最健康的步数。
此外,中老年人也不妨尝试一种在家可进行的、“安静”的锻炼方法:
人仰卧于床,一条腿伸直抬高,以脚后跟离床15厘米为宜,静止不动一分钟后放下,换另一条腿做同样的动作。如此循环往复,每次10组,每天三次为宜。
长此以往,腿有劲了,膝关节稳定了,走路就不疼了。
内容来源:《老干部之家-健康》健康讲堂指导专家:医院骨科张宝峰图片来源:摄图网责任编辑:北少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