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被安排跟门诊主任米老师(下文简称“米师”)。她是一位很亲切、负责任的医者,不仅对病人,对学生也是细致用心。米师很擅长观察身体外在的各种“象”。比如手指甲的月牙、竖纹;皮肤上的白斑、褐斑、痣、暗区、瘀络;皮肤的色泽、触感、凹陷、隆起;手掌鱼际的青、红;皮肤纹理走向、肤温;腹肌紧张度、腹壁敏感度;脐部形态、颜色、深度等等。不同的“象”代表着不同的病机,“象“的组合往往就能反映身体体质:如寒湿重,其大拇指月牙一般较少,鱼际偏青,手指关节僵硬,皮肤暗沉增粗,舌苔偏白腻而有裂纹,常好发肌瘤、皮肤病、风湿病等;如肝郁,形体偏消瘦,语速偏快,一个问题需要反复确认很多遍,腹壁反应较敏感,腹肌紧张程度高,两肋骨高于腹面(腹部肝郁线),脐纹偏横,胁肋部有压痛、瘀络等。临床症状,可能受表述者的表达能力、表达意愿、意识情况等影响,有时难以真实准确反映身体变化;而体征却是实实在在地表现在身体上,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并总结,其结果往往是真实可靠的。所谓“有病必有象,有象必有应,取应必有验”,通过观察这些体表征象,建立相应治法治则,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二
在辨证中,米师的着眼点常常不在患者所疾苦的症状为何,而是根据舌象、脉象及体征,将患者病机从整体格局上,概括为上焦不降、中焦不通、下焦不升,再施以相应治疗处方,以此达到执简驭繁、异病同治的目的。如上焦不降,可见头晕、头痛、失眠、脱发、耳鸣等症状,患者常自诉颈肩部、项部疼痛不适,触诊时局部僵硬、紧绷,有多个筋结点,舌诊见舌前较其他部隆起、偏红或有芒点,脉象两寸往往偏浮滑。米师临床贯穿始终的是“一气周流”思想,左升右降,中土斡旋。体现在方药上,主要是以麻附辛加大剂*芪为主的温阳升发处方、以小柴胡汤加牡蛎为主的和解降气处方,这两方子加减构成了左升右降的调四维体系;另外以半夏泻心汤为主的运化中焦处方,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构成了斡旋中土的运中轴体系。方药,基本是以经方化裁。针灸方面,米师的针灸处方取穴往往少而精,补中土用引气归元加天枢穴,温命火常用“立极针法”(双太白加双支沟)加大叉穴,复中焦升降常用“斡旋针法”(右足三里、右心门、左太冲、左太白),疏肝降气用“坛城针法”(太冲、天心、丰隆),升发透邪则用“新八髎穴”等。取穴的思路来自于哪呢?在米师论文中有提到,很多是师承于左常波教授。三
来这儿挂号的,除了附近的街坊,还有不少院内的同事、有专程来求治疑难病的、医院的医生也慕名而来。虽然这里名义上是针灸科,但其实内、外、妇、儿各科病例都可以看见。而且在跟诊时,不时会见到米师学生回来“叙旧”,述说自己学习并实践米师的诊疗体系后,门诊量都挺可观,有些人的疗效在一方已经小有名气。因此我常常暗自琢磨:为什么这套诊疗体系看似简单,却很有效,它又是怎么架构起来的呢?思考了一个月,大致算是想明白了。我把这个问题拆分成四个方面来研究。①为何常以解结法作为治疗第一步?首先,“解结法”出自《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横络”指经筋走行上出现的局部条索、聚筋等病变,相当于西医学所说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粘连挛缩,它是痹阻气血的重要病因。“解结”即是解除“横络”对经脉、关节的痹阻和卡压。筋结的产生,必然会对气血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内经》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当局部气血不通时,代谢产物会堆积,关节活动、功能运动都会一定程度受陷。解结法的意义,正是疏通这些淤堵之处,使气血流通顺畅,恰如俗语所言“要想富,先修路”。而颈项部解结,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现代人习惯伏案工作,低头刷手机,颈椎常为劳损状态,又到处可吹到空调冷风,风寒湿夹杂而至,大多数人颈项部都有问题,只是很多人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