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挛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平足症的分类平足专辑
TUhjnbcbe - 2022/4/23 0:21:00
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足部承担了人体的负重、行走和减震等功能,足被喻为人的“第二心脏”。

本期专辑以常见的足部问题——平足症为主题,由医院副院长马昕教授就该领域的知识、诊疗经验和临床研究做一期系统性的讲解。

今天,首先分享讲课《平足症的分类》,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平足症的分类

当前对平足症的分类很多,大体上有以下三种:

●按病因分类: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

●按体征分类:柔软可复性与僵硬固定性两类;

●按年龄分类:青少年型与成人获得型。

01

病因学分类

平足症根据病因学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先天性的与后天获得性的。

先天性平足

●跗骨联合

在先天性平足中,跗骨联合是较为常见的病因。其中,跟距跗骨联合和跟舟跗骨联合较为多见;其他跗骨联合,如距舟联合、跟骰联合、舟骰联合、舟楔联合较为少见。

●副舟骨

由于存在副舟骨,胫后肌腱走形于副舟骨内面的「上面」,且比较牢固地止于副舟骨上;而无副舟骨时,胫后肌腱经过舟状骨的内侧面的「下面」。

这一方向及止点的改变破坏了胫后肌腱提起足纵弓及使足内翻的作用。

●先天性垂直距骨(图1)

可分为骨性畸形与软组织病变。

骨性畸形表现为舟骨与距骨颈的背侧形成关节,将距骨锁在垂直状态。

软组织病变包括胫舟韧带和距舟背侧韧带挛缩;跟舟韧带被拉伸、松弛;趾长伸肌、拇长伸肌、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及跟腱挛缩;腓骨长肌、胫后肌腱移向踝前方,起背伸肌的作用等。

▲图1先天性垂直距骨

后天性平足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

●骨与韧带的损伤

●足骨与关节的病理性破坏

●神经肌肉病变

●医源性损伤所致的平足

●功能性平足

02

体征分类

按体征分类可分为:柔软可复性与僵硬固定性两类。

柔软型平足的特点

在非负重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正常的足弓,负重后足弓消失。

僵硬型平足的特点

在负重与非负重时均表现为平足,无内侧纵弓出现,畸形固定,所以又称之为固定型平足症。

03

年龄分类

按年龄分类,可分为:青少年型与成人获得型。

青少年平足症

多数学者将狭义的青少年界定为12-17岁,12-14岁为少年期,15-17岁为青年初期。此期的平足症患者基本上表现为柔软型平足,僵硬型者少见。

成人获得性平足症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

由胫后肌腱的创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的肌腱炎症、退变等引起。

年,Bluman,Title和Myerson等根据Johnson和Strom对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病理分类做了进一步改良,进行了如下分类:

1期:炎症期。

包括三型:A型——滑膜炎;B型——肌腱部分断裂,无畸形;C型——肌腱部分断裂,后足轻度畸形。

2期:存在可复性后足外翻。

包括:A1型(图2)——合并可复性前足内翻;A2型——固定性前足内翻;B型(图3)——前足外展;C型——内侧柱不稳定。

3期:存在固定的后足外翻。

包括:A型——后足外翻;B型——前足外展。

4期:合并踝关节外翻。

包括:A型——后足外翻、可复性踝关节外翻,无明显关节炎;B型——后足外翻、固定性或可复性踝关节外翻,有明显关节炎。

▲图2IIa期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前足外展畸形较轻(在前后位X线上,距骨头未被舟状骨覆盖的关节面30%)

▲图3IIb期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前足外展畸形较重(在前后位X线上,距骨头未被舟状骨覆盖的关节面30%)

●骨与韧带损伤

包括骨与软组织的损伤,如Lisfranc损伤、跟骨骨折等。

●骨与关节的病理性破坏

如跗骨间关节的炎症性(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神经肌肉病变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瘫后遗症、下肢神经损伤等。

●功能性平足

多发生于发育尚未完全的青少年或过于肥胖或久卧病床的中老年人足肌软弱,下床步行过久过多等原因。

注:

①文中图源于文献,以及大部分来自讲师的患者,禁止下载以及用做商业用途。

②本文为临床分享,仅供行内人士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内容转载,请联系客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足症的分类平足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