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老人经常摔跤,是什么原因,不妨看看这几类因素,提高预防!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于生活与工作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帕金森病情初期隐匿,随着病情的发展,其表现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后期有些患者甚至无法自理。帕金森病在中医又称为震颤,颤症是指由内伤积损或其他慢性病证致筋脉失荣失控,以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代亦称为“颤振”或“振掉”。本病多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呈进行性加重。
帕金森病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早期症状表现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表现会越来越明显,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到了病情晚期,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进行照料,因此,帕金森病需要做到及时治疗应对。
有患者反映:我很多时候感觉腿不舒服,走路走得不是很好,有时走路踉跄,重心不稳,很容易摔跤,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帕金森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中比较明显、常会出现的一类现象就是“易跌倒”
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帕友都会出现跌倒现象。在帕金森病的症状中,姿势异常、平衡障碍、冻结步态等问题都是导致帕友跌倒的原因。
帕金森病患者容易跌倒通常因为这几种原因:
一、姿势异常
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病情会逐渐加重,患者的姿势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会呈现弯腰前屈的行走姿势,肌肉也会变得僵硬,容易引发摔跤、跌倒。
二、平衡障碍
帕金森病易累及患者控制行走、保持平衡的脑部区域(基底节和脑干),使得患者难以完成正常的姿势调整反射。患者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会出现身体不容易平衡的现象,在稍不平整的路面行走、被人碰一下都可能会跌倒。为了保持平衡,患者会越走越快,止不住脚步,导致跌倒。
三、冻结步态
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在开始移动或接近目标时出现“冻结现象”。“冻结现象”表现为行走时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能迈步,双脚似乎粘在地上,必须停顿数秒后才能继续前行或者无法再次迈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会让人感觉不稳定,进而增加摔倒的风险。
四、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会导致患者身体前屈前倾的更为厉害,间接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力所能及的锻炼,避免肌肉萎缩无力,避免关节僵直挛缩。
五、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血压调节异常的表现,在快速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出现头晕、黑曚、晕厥及跌倒等现象。因此在起身时一定要慢慢来,切莫突然站起、开始行走。
六、视力障碍
一些帕金森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问题,如视物模糊或辨距困难。这会增加患者越过障碍物或穿过狭小空间时的危险性,从而导致跌倒的现象发生。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老人摔跤?可通过练习正确行走的方法,来避免摔跤。
1、行走时先确定要去的目标,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
2、身体直立两眼向前看,起步时足尖尽量抬高,着地时先足跟再足尖;重心移到一侧脚上之后再迈下一步,双臂尽量随之摆动。
3、可以在家中按照日常的步伐长度,在地面上划格子或者划线;用指令行走的方法来控制患者的步频,患者每迈出一步,都要经过迈步、停止动作、获得平衡、再迈步的过程。
4、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纠正患者不良的行走姿态,包括抬脚低、向一边倾斜等。有条件的可在场地两端设置镜子,帮助患者自我纠正。
5、“冻结步态”发生时,不要让身体本能的前倾,而是静止站立,待情绪放松6、步态不稳的患者可以采用下列拐杖或者助行器辅助行走,避免跌倒,保证安全。
帕金森病影响了很多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家庭也因此担负了很大的压力。在长期应对帕金森病的过程种,很多患者和家属会逐渐失去信心,会进而出现抑郁,愧疚,沮丧等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的治疗也失去信心。其实,帕金森没有想象中这么可怕,合理安全的应对方法可以使帕金森病的症状基本消失,以此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水平,恢复自信。
“活络除颤汤”疗法根据以往治疗案例所总结出的一种专门治疗帕金森震颤的方案,帕金森震颤类病机在于脾虚络阻,肝风内动,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致。
“活络除颤汤”通过从帕金森发病根源着手,以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化痰通络、调和阴阳、镇静止颤。药物有效渗透中枢神经,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病变神经细胞,避免其继续破坏,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系统的的自身免疫能力,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已经荣获国家专利!虽然中医治疗不比西医治疗那么见效快,但是中医也不像西医那样治标不治本,利弊明显,希望帕友们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
纯中药组合方剂“活络除颤汤”因为治疗帕金森效果不错,已经荣获国家专利。(注:活络除颤汤并不是成药是需要大夫看过患者的情况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用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