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长短腿
概念:指下肢骨骼的实际长度发生改变而出现长短腿,这是一种固定的骨畸形,股骨或胫骨或者二者皆有长度差异,是一种生理缺陷,这种情形非常少产生原因:遗传、病理因素,或与儿童少年时期受过创伤有关(骨折、摔伤等)
产生原因:
遗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病理因素:脊柱侧弯、髋关节脱位、小儿麻痹后遗症、创伤性关节炎、下肢骨折畸形愈合等
儿童少年时期受过创伤有关:骨折、摔伤等
功能性长短腿
概念:功能性长短腿是由于关节对位不正导致的长短腿,如骶髂关节错位、单侧扁平足、足外翻、膝外翻、尖足、跟腱短缩、拇外翻等,导致一侧腿从视觉上看起来短一些,骨盆两侧高低不等。
产生原因:
不良习惯(跷二郎腿、习惯用一侧过度的运动)
外伤导致肌肉挛缩失衡
身体出现疼痛导致重心偏移
动作模式紊乱(偏瘫、尖足等)
导致功能性长短腿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可能有差异,通常还会引起一系列其它的代偿,所以矫正过程中还需具体评估
别忽视长短腿,会导致很多问题
由于下肢的生物力学失衡,如尖足,髂骨旋转,髋关节内收、外展失衡,脊柱侧弯,相关肌肉张力失衡等问题,会进一步造成以下问题:
1.站立或走路时,一侧脚跟不落地,出现尖足步态,或伴随足弓塌陷、拇外翻等
2.骨盆侧倾,腰部出现疼痛问题
3.骶髂关节功能紊乱,腰骶部、臀部疼痛
4.脊柱侧弯,胸廓与骨盆对位异常,影响呼吸
5.高低肩,影响肩部正常运动功能
6.斜颈,影响头部和颈部的正常活动功能
矫正方法
步态分析:右脚的支撑期较长,稳定性差,有长短腿风险;走路不均衡,右脚后跟没有着地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随着其发育,补偿的高度和足的大小也在不断地变化,若存在尖足,可先用改良潘赛缇法,矫正步态体态,如果超过两公分的话,需要用生物力学矫正鞋垫和机能鞋来矫正。因此需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高度调整或更换鞋垫,直至其发育停止。如果是已经“定型”了的成年人,则一般要求2~3年更换一次鞋垫。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来改善。
同时需要配合正确的康复训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