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掌板损伤
掌板损伤,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手外伤,该损伤通常由过伸的剧烈暴力引起,多为近指间掌板的拉伤、撕裂及关节撕脱性损伤,会使手指过伸,并影响正常的手功能。严重时常合并中节基底部掌侧撕脱性骨折及关节脱位。若治疗不当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关节屈曲挛缩、合并骨折者可出现骨折不愈合情况、创伤性关节炎、疼痛以及功能活动障碍等。二,掌板的解剖结构及损伤原因掌板是一坚韧质密的纤维软骨组织,位于指间关节掌侧,形状近似于枕头,近端中部稍内陷,掌侧面光滑膨隆,中间有一浅沟,构成屈肌腱的滑道;背侧面较平滑,有两个小关节面与指骨滑车相对应,周缘光滑圆钝,两侧延续为副韧带,止于近节指骨头侧面小凹内。掌板远端以很短的远侧韧带连于中节指骨底的掌侧唇,近端由两条Check-Rein韧带连在近节指骨体的掌侧面。侧副韧带是从关节侧方由近侧指(掌)骨头背侧结节至远侧指骨底结节斜行的坚韧韧带,与掌板没有直接的连接,但对近侧指间关节的侧方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当手指伸直时副韧带、Check-Rein韧带均较紧张,而侧副韧带较松弛。在被动屈曲指间关节过程中,掌板被中节指骨底向近端推移,Check-Rein韧带随之逐渐松弛,侧副韧带越来越紧张,而副韧带刚开始变得松弛;在近指间关节屈曲至约50°时,副韧带处于最松弛状态,随后越来越紧张;在指间关节处于最大屈曲位时,侧副韧带与副韧带均处于最紧张位置,而Check-Rein韧带最松弛。
疾病或外伤均可引起掌板损伤。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使掌板薄弱和松动,使其容易受伤。手指外伤,如摔倒时伸手支撑或在运动中接球,可能使手指过度伸展或脱臼,并撕裂或破坏掌板和一侧或两侧的侧副韧带。在某些情况下,掌板附着处的骨头可能出现骨折并被撕脱。
三,掌板损伤的临床症状,检查及病理分型临床常见的掌板损伤,多为掌板远侧韧带的断裂,常常伴有中节基底撕脱骨折、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屈侧和侧方的稳定性均受破坏,造成关节向背侧和侧方的异常活动。其主要症状包括关节处的疼痛和肿胀,临床查体可见关节掌侧压痛以及关节不稳定。如果手指脱臼,会有明显的排列不齐。对于手指近指间关节的闭合性损伤,背伸移位角度较大,肿胀较明显,关节屈侧皮下淤血的病例要考虑到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的可能性。
影像学检查上,高频超声是诊断闭合性掌板损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掌板厚度、形态及其回声,明确掌板损伤的程度及有无撕脱骨折,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掌板损伤程度,一般可将其分为三型:
I型:为单纯掌板撕脱损伤。
II型:为合并中节基底小的撕脱骨折。
III型:为中节指骨基底掌侧较大的骨折块,常常累及较大关节面,可伴有脱位。
II型及III型掌板损伤常合并撕脱骨折块,如不能良好复位,后期存在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四,掌板损伤的治疗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掌板损伤其治疗方案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其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手掌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术后功能障碍和疼痛感。而其原理也基本都是修复或重建韧带功能,或采用其他方法恢复掌板及指间关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当掌板损伤而近指间关节掌背侧稳定、骨折对位好(I型)时,早期可行夹板或背伸阻挡支具制动,以维持掌板长度,并配合中西药物方剂外敷及内服,支具拆除后运用伤科手法配合仪器理疗进行理筋整复,再辅以恢复训练及功能锻炼,以松解伤损粘连,恢复功能。
鉴于大多数患者于保守治疗后期会出现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侧偏畸形等并发症。保守治疗对未合并副韧带和侧副韧带损伤的单纯掌板损伤当然有效,然而因早期治疗不及时所造成的晚期严重的手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僵硬的病例并不少见。一旦发生关节屈曲挛缩,伸屈功能基本丧失,即使手术切断掌板,关节活动度恢复也不理想。因此支具拆除后的手法整复及功能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尽早进行。
当掌板损伤而关节掌背侧不稳、骨折移位较大II型及III型)时,则需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掌板早期愈合可在3周内完成,术后固定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固定超过3周,则易发生关节挛缩。尽早重建掌板和中节指骨底之间的连续性,及早开始关节活动是掌板粘连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陈旧性掌板损伤的患者手指常呈屈曲畸形(又称“假钮孔畸形”),临床上以掌板松解、切断指浅屈肌腱和弹性支具等方法能够减轻症状,但其效果仍不十分满意,故早期手术修复与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身体损伤的更多问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