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挛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很重要让肩肘腕活动起
TUhjnbcbe - 2022/9/16 17:39:00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柳浩介绍,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约62.16%~70%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或残疾,约50%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发展,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显得越来越关键。研究表明,早期的康复介入,可改善或减少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获得最佳功能水平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是指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在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在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对伴有严重并发症,如血压过高等,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待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方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训练特别是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可促进神经侧枝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而且,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压疮、肺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出现各种不利于后期康复的因素几率将大大增加,例如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心肺功能不全等。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

1.床上良肢位摆放。对于不能自主移动或者意识不清的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显得至关重要。目的在于保护患者肩关节、防止肩关节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预防足下垂;防止发生压疮;抗痉挛体位,减轻痉挛,预防肢体关节挛缩;维持良好血液循环;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做法:

以右侧偏瘫为例:

①采取仰卧位:头部放置枕头,枕头高度适当,不可太高导致胸椎屈曲。患侧肩部垫枕头,防止肩胛骨后缩,上肢用枕头垫高,肘关节、腕关节、手指伸直,前臂旋后或保持功能位。患侧髋关节、大腿下、膝关节下垫枕头,防止髋外旋,膝过伸。

②患侧方卧位:患侧肩向前伸、肩关节弯曲,肘伸直,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侧下肢膝盖略弯曲,髋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盖和脚踝略为弯曲。

③健侧卧位:患肢肩向前伸,肘伸直,不能垂腕,躯干稍前倾,患侧下肢膝盖和髋部略为弯曲,下肢放枕头上,避免足内翻。

2.床上定时翻身。无论何种体位,均需要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在良肢位摆放中可充分利用小垫或软枕,以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保持皮肤干燥,预防褥疮并发症。

3.偏瘫肢体被动活动。在脑卒中发生后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或神经系统原发疾病稳定不再进展时,可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有规律的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痉挛和肌肉废用性萎缩。

4.床上主动活动。肌力训练,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增强身体耐力。

具体做法:

①上肢和肩关节运动。患者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合掌,患侧拇指在上,做上举动作或左右缓慢摆动。

注意事项:卧位肩关节前屈角度不超过90-度,避免卧位时肩胛骨受压限制了肩关节活动,加上部分患者存在患肢感觉减退,上举过高可能造成肩关节损伤,产生肩痛。

②辅助—主动翻身训练。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曲,足底立于床面,双手手指交叉合掌,肘伸直上举,头转向一侧,借助双手上举左右摆动的力,躯干向头转向的一侧主动翻身。

③床上桥式运动训练:患者仰卧位下,帮助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于床面上,双上肢自然放于体侧,让患者双足用力向下踩床面,将臀部抬起,可保持10至30秒,然后恢复原状,如此反复。需要注意的是,软瘫期进行桥式运动训练,可以将臀部抬得尽量高,这样有助于躯干稳定性的恢复。

柳浩指出,早期康复应遵循循循渐进,切勿急于求成,如进行家庭康复,必要时应咨询相关专业医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很重要让肩肘腕活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