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在健康无忧的环境下成长,然而儿童意外伤害防不胜防,在突发意外来临时,家长如何应对,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将意外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家长的责任。车祸、意外外伤(交通事故、跌落/高空坠落)等原因导致的脑外伤昏迷居多。儿童脑外伤,除了紧急救治,在治疗过程中的“早期重症康复治疗”也至关重要,“早期重症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康复领域专家的认可,如何让重症儿童得到有效的康复,今天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科尹保齐大夫为大家进行讲解:如何进行“重症康复”的早期康复治疗?
郑大五附院儿童重症康复病区专家尹保奇表示,这几年,“重症康复”的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不但要保命,还要康复得更快更好。当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在有效的重症监护下,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介入越早患儿恢复越好,不仅可以缩短患儿在ICU的住院时间,而且可以让患者更好更快地进入康复治疗,减少感染、褥疮、癫痫、肺部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
尹保奇医生称有研究学者认为符合下述情况即可考虑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1.患者呼吸基本平稳,或者在呼吸机维持的情况下呼吸平稳。
2.患者血压相对稳定。
3.心率在平静状态下稳定,活动过程中不超过原心率50%。
康复介入越早,并发症越少,最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尹保齐医生介绍到在患儿进入ICU后,儿童康复治疗师首先对患儿进行全面地康复评估,指出患儿目前存在的康复问题,并给予患儿进行初次床边康复治疗,接着向ICU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康复指导,最后与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制定以基础护理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的康复训练计划:如学会良肢位摆放,抑制异常模式;制定饮水计划,进行排尿训练;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评估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等。
早期康复治疗能做什么?
一:营养支持、康复护理:患者常处于负氮平衡,是否注重营养支持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对不能进食的患者留置胃管,供应高能量易消化吸收的营养膳食,积极纠正负氮平衡,遵从少量多次、循序渐进原则。当患者主动进食能力逐渐恢复,应鼓励和训练患者吞咽和咀嚼功能。如患者已具备主动吞咽能力时,可试行拔管。食物宜先少后多,逐步延长两次进食的间隔时间。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部分处于失去大脑皮质状态,在加强常规基础生活护理的同时,应注重各种康复护理,如排痰、呼吸肌功能训练,膀胱、直肠功能训练,肢体被动运动,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后减少压疮,肺部、泌尿系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药物治疗
创伤可导致神经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或缺血缺氧性损害,具有神经保护及修复作用的药物治疗有助于促醒。
西药:①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如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等。②保护脑细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银杏叶提取物等。③营养神经药物:如鼠神经生长因子等。
中药治疗:中药通过辨证施治,施以醒脑开窍单药或者组方。
三: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能升高患者血氧浓度,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可以改善脑微循环,且能改善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
四:运动疗法
维持合理体位:由于颅脑损伤后肢体肌张力增高和长期维持一种体位,常会出现关节挛缩和畸形,这将加重患者运动功能的障碍,而影响恢复期运动功能的恢复。
肢体功能训练可防治植物状态患者的肌肉、骨骼和皮肤的废用性萎缩及改善肌张力,可使关节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提高。
五:促醒感觉刺激治疗
可采用一些感觉刺激的方法,以帮助患者觉醒、恢复意识。
具体方法有:1.水针位点注射:选取具有醒脑开窍作用的穴位或位点,注射具有神经修复作用的药物;2.音乐疗法:多感官刺激(视、听、嗅……);3.经颅磁以及脑超声疗法也是修复神经很好的治疗手段。
六:针灸治疗
针灸具有醒脑开窍、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脑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再生、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解除大脑皮层抑制的作用,起到醒神开窍之效。当通过刺激人中、百会穴、四神聪等穴位,疏通经络。
七:家庭支持性康复
家庭康复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家庭康复可以达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亲人谈话:家属可选择1~2个患者喜欢和关心的话题讲给患者听,也可挑选讲故事、读报纸给患者听的形式唤起患者的记忆。
兼顾治疗与康复,兼顾身体和精神呵护,让患儿和患儿家属看到生命的希望,这就是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科重点